本人读工科硕士时才开始阅读英文文献,现在工作了,一直从事科研工作,阅读文献一直都是必不可少的工作。

我刚开始接触英文文献时,我一般都会通读整篇文献,先标注所有不认识的单词,然后翻译每个句子,最后翻译完也不一定能看懂这篇文献到底讲了什么。做为一个小白,只能用这个方法,但是这种方法非常耗时,效率真不高!

再后来,我只看文献中自己感兴趣、重要的内容,先看摘要和引言,再看文中的图片(好的配图基本就覆盖了整个文章)。如果有必要的话,我会再仔细看看论文中具体的方法和实验。这个方法效率是很高,但是我没有良好的阅读笔记习惯,导致了不少后续问题。例如:文献看多了,很难记得清每个文献的细节,查找知识点很不方便,以至于写文献综述时,又要重新看论文。

经过近十年的科研磨炼,现在笔者分享一下自己阅读外文文献的经验,尤其是针对一些普遍的问题和困难谈谈我的解决方法。

假设大家已经具备了一定专业知识储备的情况下,阅读外文文献存在的困难可能分为3点: 

估计国内的科研人员都离不开翻译软件,新手一般都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在文献中的单词和句子上,对论文的创新点、方法和结论的研究精力有限。没有一个称手的工具,会非常影响我们的阅读效率。 

通读全文是最没有必要的,非常不适合我这种记性不好的人,边看边忘。别被外文文献给唬住了,英文论文很多都是你知道的知识,只是人家写的很高大上而已。抓不住重点会使阅读事倍功半。 

你是怎么记笔记的,pdf上加高亮、注释?我也这么干过,下次翻出这个文献阅读,看起来还是让人摸不着头脑,重要信息都不记得了,只记得大致内容。文献多了,整理很费劲,非常不利于写文献综述。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分享一下自己的经验。

先看中文文献,一般而言,通过快速地研读中文博士硕士优秀论文能快速地构建你的专业框架。再看英文文献,笔者推荐大家借助一些好的英语翻译工具,有助于你快速阅读文献。最近,笔者一直在使用知云文献翻译软件,下面是知云文献翻译软件的截图! 

整个阅读和翻译界面非常合理(左边是文献,右边是翻译和原文),翻译效果不输于其他翻译软件,翻译操作很方便快捷,整体感觉效果很不错!我个人觉得知云文献翻译软件比有道翻译的屏幕取词、划词翻译要更方便。

不要通篇按顺序阅读,这样会很累也很迷惑。

1)抓文献立意,了解作者研究的目的,这个一般只看引言和摘要就可以搞定!

2)搞清楚具体方法,文献看多了、对这个领域熟悉了的读者,可以看看图片和图片的相关解释(好的论文会有非常棒的配图)就能明白5、6成了,不用细抠每句话、每个字。

3)一定要思考,搞明白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做,在文中找答案就可以了,一般在方法论述或者引言中就会有答案。

4)学习实验证明,看看作者是怎么做实验证明研究方法的,这个很有参考价值,我们写论文也可以用这些思路。

5)学会提问,提出自己的疑惑,也许论文里没有答案,但却是非常重要的过程。

这几个步骤完成,论文差不多搞明白了。如果有必要的话,再看论文其他细节。

根据上述介绍的阅读技巧,利用幕布建立一个文献阅读的大纲模板,可以套用在很多文献上。我们只用将大纲模板的空白内容补充上,一篇文献就算看完了,是不是很容易?这个过程有点像我们英语考试的阅读理解,带着问题找答案。 


对于硕博学子而言,学术生涯中最重要的两件事:一是阅读;二是写作。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丰富理论知识体系、提高学术素养的根本。对于一些硕博新生或者学术小白而言,你会阅读吗?你阅读的打开姿势正确吗?如何高效阅读且听学长娓娓道来。

一、选择“有价值”的文献

阅读文献的第一步是筛选文献,现在中外文献那么多,需要你选择该领域内有一定研究价值的文献去阅读。阅读好的文献就像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而差的文献只会对你原有的知识体系造成冲击,甚至会扭曲你的学术思想。从许多相关文献里,选择哪些值得读,甚至是该优先阅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主要介绍三种识别方法:

一是明确该研究领域内的“大牛”。一般每个不同的研究领域都有一些代表性的领军人物,所以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该领域一些代表人物的著作或论文去读。

二是阅读review。通过阅读文献综述一是可以了解领域内大概的研究情况,二是顺着参考文献按图索骥。一般而言,一些较为经典的文献会被反复引用,所以review读几篇以后,基本上就能筛查出来哪些文献比较关键。最后,再根据这些线索归纳出一些重要的问题。

三是根据期刊选择文献。期刊分三六九等,一般而言,期刊的等级可以代表论文的价值和质量,当然也会有一些水文和关系稿,但大概率是好的。

二、阅读文献的两种策略

阅读文献包括精读和泛读两种策略。

第一,如何泛读文献?先通读各个小标题,弄清楚文章的思路和内在联系;之后看每个小标题对应的结果图和图注,了解文章通过什么手段来验证科学假设,不明白的地方进行标记;最后再把全文简单通读,根据做好的标记到文中找具体的解答,注意作者在discussion部分的写作方式和经典句式。

第二,如何精读文献?一些经典文献或者领域内比较代表性的综述文献需要精读。精读是相对于泛读而言的,也是建立在泛读基础之上。精读是在泛读的基础上开展第二步,第二步则是细读,需要严谨看完全部内容,尽量去理解文章中的数学公式、图、表以及算法部分,如果有不懂的公式可以去网上搜索一下,同时也可以去网上查找一下文章的解读以及评论。

精读需要你弄清楚几个问题:一是文章的研究背景是什么?该研究有什么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二是文章的研究内容对你是否有帮助?是否补充了你的知识体系?三是文章主要的创新点在哪里?对你接下来的研究有什么帮助或借鉴。

三、阅读文献的两种目的

总的来说,阅读文献主要分为两种目的:一是完善自己的理论知识体系,主要为以后的论文写作打下基础;二是写作过程中为了写作应用或解决写作中正遇到的难题而读文献。

第一,为完善理论知识体系读文献。这种读文献的目的一般主要发生在学术研究基础期,如硕博新生或刚进入某一个研究领域等。前期需要没有目的的广泛阅读大量文献打下理论基础。不过该种目的的阅读理论成果转化周期比较长,但是也是每一位学术科研人必须经历的阶段。

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做好笔记,不动笔墨不读书,读论文千万不要忘了记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不要高估自己的记忆力。优秀笔记的判断标准都是一样的,让你可以放心地把原文扔掉,完全取而代之。

第二,为了写论文而读文献。该阅读目标性比较强,通过阅读可以很快转化为成果。在该过程中需要注意:带着问题阅读文献。你要从这篇文献中获得什么,如果是观点,在摘要中就可以获得,如果是研究方法,那就从方法中寻找,如果是核心文献,那就仔细研读。尤其是看discussion 的时候,看到好的英文句型,最好有意识的模仿一下,总之需要找到解决自己问题的答案。

四、阅读文献的具体方法

一是读文献的摘要。通过摘要可以清楚作者的问题意识,作者通过什么样的方法,解决了怎样的问题,得出了怎样的结论,具有什么样的意义。同时也能判读值不值得继续读下去。

二是读文献引言。文献引言作为开篇第一部分会交代一定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通过研究引出作者想要研究的问题。阅读引言一般可以了解该领域的一些大政方针。

三是阅读文献综述。一篇文献最难写的部分就是文献综述了,很多期刊审稿人通过文献综述就能判断你文章的质量。阅读文献综述主要是熟悉该领域的研究现状,以及作者的写作技巧。

四是阅读文章的研究过程。阅读文章的研究过程主要是学习作者的研究思路、研究逻辑、研究方法、研究数据来源、研究模型运用等,需要思考哪些好的地方是自己可以借鉴的。

五是阅读文章研究结果。研究结果是整篇文章比较精髓的地方,阅读研究结果一是可以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和技巧,二是是否得出一些新结果,对该领域是否有一定的创新和推进。

六是阅读研究结论和建议。阅读研究结论和建议需要着重关注文章的一些研究不足,以及作者提出的一些未来研究展望,思考是否可以成为自己的研究选题。

最后推荐两个文献管理软件:Endnote和NoteExpress,起初很多人和笔者说Endnote多好,毕竟是国外的软件,兼容性更好。但是笔者通过对两者的体验,明显倾向于后者,最主要原因就是笔记功能更强大(可能Endnote笔记功能也不弱,只是我没发现而已)。

整篇文章阅读结束后,还需要做进一步的思考,思考文献还没有解决的问题有哪些?即文献的减分项,机制是不是做得不透,创新性是否不足等问题。如果自己接着此方向继续做,哪些是我所在工作条件下可以做的,哪些是必须要做的,哪些别人肯定比我做得更好更快等问题,都是我们需要考虑的。

转载自公众号:投必得学术 

文献阅读是做研究的基本功,就像练武先蹲马步,拳击先练力量。没有夯实的文献阅读基础,其他的都是花拳绣腿,空中楼阁。

但是文献阅读同样又是一件很枯燥无聊的事。面对新晋的懵懂无知却又蜜汁自信的研究生们而言,往往实验技术的魅力远远超过了一个一个红白红白的PDF。 

失败的文献阅读者各不相同,成功的阅读者都是类似的。在这里,给出八个提高阅读文献的小技巧。

一:学而时习之

读完了一篇重要价值的文献,每隔几天要翻阅一下,就像你大学时期的背单词,背完一遍的英语书基本是不够的。不停的刷才是理解的王道。那种看一遍就熟稔于心的人,我只认识一个,她叫冯蘅(黄药师老婆)。这种天才不是我们应该推崇的模式。

二:有针对的挑文献 

现在是知识爆炸年代。每天新发表的文章,如果不看质量,简直是天文数字。要想从文章的海洋里挑出对你最有用的文献,必须得学会慧眼识文献。从读标题就能体会到分量,然后读摘要体会到研究的内容,接下来就别犹豫了,这篇是你需要认真看看的。

三:学会在各种场合收集文献 

现在学术会议、学术俱乐部、小学术沙龙每年每月一茬接着一茬,蓬勃生长。这些会议不是每一场都很重要,但是如果有幸参加了,至少要学会撸一撸优质的论文带回来。收集最推荐的文献,梳理自己的知识面。然后努力跟上步伐,学会倾听学者的评论。然后在会场找作者进一步提问。 

四:学会和周围的人讨论文献 

既然不舍得讨论自己的课题进展,那就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journal club,学术研讨,课题汇报,团队活动等等机会讨论最新研究进展。学会如何从作者的角度去解答一篇你看懂的文献,学会替作者辩护或者批判。一般情况下,你会发现原本你通过看文献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阅读自信,经过别人的评论,又崩塌了。 

五:学会订阅常用杂志的推送功能,第一时间知道优质信息源 

学会定期翻阅杂志网站而不是微博贴吧。当你做到比微信公众号推送的文献解读还早的看到文献时,当你把CNS的杂志网站玩的溜溜的时候,你就出师了。 

六:学会文献检索的一切技巧 

能用的全都要试试。Google, Pubmed, Sci-hub等等。如果做一件事的目的是正确的,那么为这个目的而采取的途径也会是正确的。 

七:学会阅读后整理文献

所有PDF的,纸质的,都要掌握高效简洁的整理法则。怎么方便日后查阅怎么整理。 

八:将看文献的时间规律化习惯化 

你喜欢上午看文献,就固定留好大段完整的时间用来心无旁骛的看文献,有利于最短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如果你喜欢利用碎片化的时间看文献(这个不推荐),那就完全看个人直觉程度了。一般来说,利用大段完整时间反复推敲文章的习惯才是最有利于后期学术成长的。 

书到用时方恨少。

或许,讲了那么多,对文献大量需求的心情也许只有在真正开始写文章的时候才会出现。


一、为什么做文献笔记

做文献笔记是阅读文献、管理文献最有效的途径之一,能够带来如下三个好处:第一,文献笔记可以帮助我们用较短的时间回忆起看过的文献;第二,文献笔记可以帮助我们缕清文章思路,快速掌握文章结构;第三,自己撰写论文时引用文献可以手到擒来,在文献笔记中可以清楚地知道哪篇文章用了什么样的方法,有什么结论。

二、文献笔记应关注哪些内容

首先,应该对文献类型进行划分,通常情况下,学术文献一般分为实证文章和理论文章,这两种类型的文献有不同的做笔记的方法。

(一)实证性文章

所谓实证性文章是指文章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验证稳重提出的几个假设。

针对这类文献,我们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文章的研究问题是什么?

文章的实证假设是什么?

实证研究中如何收集数据、定义变量并分析数据?

研究发现了哪些成果?假设是否得到了验证?

(二)理论性文章

文章主旨是什么?

文章的论述如何支持主旨?

文章的核心理论框架是什么?

有哪些基本的命题假设?

当然,不论什么类型的文章,我们都有通用的东西值得借鉴学习。

有哪些重要的观点对你有用?

哪些研究方法将来可以借鉴?

文章研究设计有什么不足之处,如何改进?

对文章的观点、论述等有什么想法?

(三)示例:如何做文献笔记

Word和Excel是非常常见的笔记记录方式,当然Endnote等用起来也非常不错。


转载自公众号:投必得

一、选题最重要,决定了之后做的过程。

选题有两个原则,一个是选择适合自己的,一个是选择有研究意义的课题。

首先,要了解自己的研究领域有哪些课题的类型可以选择。

以医学生物类科研为例,主题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①细胞、动物、组织、分子+多中心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临床+基础)

②单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临床)

③体内+体外+机制+通路+高通量研究(临床+基础+大数据挖掘)

④小样本量回顾性资料分析(生信类、Meta分析)

二、接下来,我们该如何进行课题设计呢

一个根本的原则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课题的难易程度、可能的完成情况进行基本的评估。

一般来说,给大家提供以下几个方面可以供我们延伸扩展:

①结合自己之前做过的研究及相应的理论基础展开课题设计。

②根据听过相应的文献和听过类似的课程找思路灵感,用从类似的研究扩展,从结构到功能的深入、或者扩展到其他领域研究来设计课题。

③自己原创,解决科研领域尚未解决又亟需解决的问题。

④根据实验室已有的类似研究,或者老板提供的课题思路。

⑤根据公开的项目领域公开的指南来查找未解决的科研问题。

三、数据收集与搭配

数据收集与搭配这一步也有大学问在其中,要根据自己的专业素养进行评判,合理地进行取舍和搭配数据。

①要合理安排好主要数据、次要数据。主要数据反映了主要的研究结果。次要数据指的是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因素。要合理搭配,能有说服力地证明研究结论。

②一篇好的文章少不了高质量数据支持。什么是高质量数据呢,指的是对研究的主要结论进行证明的具有原创性的、代表性的、大数据的、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实验结果。低质量数据指的是代表性不强、可能会影响文章主要研究结论、引起同行质疑的数据,有可能是自己实验技术、数据处理、或者仪器配置低等引起的原因。

③补充数据材料,类似于次要数据,指的是可能影响研究结论的各种影响因素,需要进行研究验证来加强实验结论。

四、文章撰写与投稿

文章撰写与投稿是把课题进行的过程和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呈现的过程,是整个科学研究最后也是最要紧的一步。是不是能顺利发表,经得起审稿人和同行的检验,能发表在什么水平的杂志上,是科研界对一个课题的客观评价。有了好的数据和研究创新点,再加上合理的写作,能进一步增加了我们的文章的发表质量。

我们结合文章的每一部分突出写作的重点。

①题目要抓住读者的眼球

②摘要是除了题目,是文章中被阅读次数最多的一项,要注意对研究方法和内容的合理流畅阐述。契合文章的题目,突出最重要的创新点。

③引言部分要引人入胜,抓住与本研究相关的研究热点、矛盾点进行阐释,让读者跟着课题研究的思路往下阅读。漏斗式的写作,把研究的来龙去脉介绍清楚,逐步把研究的关键点定位到本研究的内容上。

④材料与方法部分要真实、可靠、严谨,有一定的可重复性。

⑤结果部分,要详尽描述课题得到的结果,突出文章的研究重点,合理搭配数据。

⑥讨论部分,要对文章的数据做出合理的解释,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五、写作过程中

另外,我们在写作过程中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①切忌大段引用,尽可能控制文章的重复率在期刊要求的标准之下。

②结果为研究服务,突出文章的重点,按文章研究的目的主线依次展开论述。

③条理清晰,逻辑清晰,按照数据重点、研究顺序、数据类型进行叙述展开。

④尽可能引用高分的与研究相关的文献来比较与已有工作的异同,辅助自己的论点论据。

⑤适当地对文章的研究价值进行横纵向的延伸。

⑥多多模仿高分文献的语言表达和论证模式。

尽管每种SSCI都有自己的影响因子,但不同学科领域的影响因子差异较大,仅通过影响因子绝对值大小难以比较。因此,在每个期刊既有影响因子的基础上,为了能够直观反映该期刊在本领域内的办刊水准和大致排位,便有了期刊分区。

JCR(Journal Citation Reports)对期刊的分区规则是,将某一学科领域所有期刊上一年度的影响因子进行排序,然后按照25%的比例等分,分为四个区,每个区期刊总数所占比例相等。即,Q1区:前25%;Q2区:25%~50%;Q3区:50%~75%;Q4区:75%~100%。

当下为什么要重点关注SSCI分区

与SCI不同,国人对SSCI期刊的评价尚未进入到以“分值”(即影响因子)论英雄的阶段,也就是说,社会科学领域很少听到类似于“5分以上的期刊/论文”等话题。然而,鉴于越来越多的人有了在SSCI期刊发表论文的经历,很多学校已经开始在科研奖励、新人招聘、职称评聘的时候考虑期刊的分区,这种情况着实是在鼓励大家尽可能在一二区期刊发表论文。

为了回应这一现实,发表记将在前述对SSCI期刊进行总体分析的基础上,分类别对期刊的分区及其变动进行梳理。

考虑到SSCI对学科领域的划分高达58个,为了更加适应中国社科学者的认知习惯,发表记将其整合为13个大类,即经管类、教育学类、政治学类、社会学类、法学类、语言学类、传播学类、心理学类、公卫医学类、地理资环类、图书情报学类、人文类、综合类等。本期推送发展研究SSCI期刊的影响因子及分区变动情况。

发展研究SSCI分区变动情况

按照发表记对学科的类别划分,地理资环类SSCI期刊分属地理学、环境研究、发展研究、区域和城市规划、城市研究、绿色和可持续科技、酒店休闲体育和旅游、交通运输学等8个具体学科。本期具体推送发展研究,具体特征如下:

(1)2018年度共计有42种,2019年共有42种,无剔除期刊。(2)无新进期刊(3)1种期刊跨区变动,Journal of Economic Policy Reform(2区变4区)下表为期刊分区变动详情,其中黄色表示分区不变,红色表示分区下降,青色表示分区上升,紫色表示新进期刊;数值代表期刊数量,每个数值在不同表格,代表不同的分区变动。

SCI论文的发表对于研究生,尤其博士,是必须的一种技能,也是一道难关。


对于很多学术小白而言,如何创作和发表一篇SCI论文始终只是停留在表面,只有一个模糊的认识,并没有意识到写作其实也是有章可循的,正所谓大道无形,小道可走。本人有幸一年发表了2篇SCI论文,下面给出一些SCI论文写作和发表的心得,希望能有所裨益。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两篇论文的写作和发表经历:


论文一选题来自于导师课题项目,选取课题项目中的某一点,从某一个视角分析论证癌细胞的繁殖机理,期间得到导师等课题组多位同仁的帮助,论文成稿后进行了多次修改润色,并投到2区SCI期刊,期间经历了5次退修才得以定稿。


论文二选题来自偶然阅读的一篇研究论文的结论部分“论文不足或空白或局限性”内容,然后把这种“不足或空白或局限性”展开,稍微填充一下,只要比上一篇多一些贡献,也可以出来一篇文章,不过该文章投稿并不顺利,期间经历了4次退稿,本着不放弃的精神投到影响因子稍低的期刊最终得以录用。当然了,我觉得论文最终得以发表离不开润色的助力。


话不多说,下面就跟大家分享以下7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1、读经典、奠基础

优秀的论文首先肯定是要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实现的。大量阅读本专业领域的经典文献是文章创作的重要砝码,经典文献可以为我们提供本专业方向的历史发展脉络、经典问题解析、专业最新进展等,可以系统地整理本领域的专业知识。


至于专业书籍,建议多读本专业的相关书籍,尤其是专业知识相关的书籍,还有本专业的优秀文献,最好能做做笔记,看得多了会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也要及时记下来,当然也可以看一些写作技巧的书籍。前期需要大量的文献阅读,厚积才能薄发,我们常说作为一名博士生,每天都需要精读5篇文献,不然你就称不上一名合格的博士生。


2、新选题、突重点

创新性是文章写作的最难点,也是论文发表的关键点,论文的选题一定要新颖,写作一定要创新,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否则就会千篇一律、毫无特色。一篇创新的论文,选题要有新意,何为新意,就是论文中要有新观点、新看法、新见解,论文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研究方法的创新,二是研究内容的创新。


在追求选题创新时需要注意的是,切忌追求假大空的创新,切忌一味追求开创性的创新。

选题是一篇文章的灵魂,好的标题可以吸引人的眼球,才会引起编辑老师的兴趣。


选题确定后就是文章写作的重点要突出,一篇小论文不必要面面俱到,而是需要从某个视角把某一个或某两个重点问题解释清楚即可,重点突出,难点明晰。


3、列提纲、定思路


论文的提纲展现了你成文的思路,从结构之间能够明确地传递出你论文架构的水平。要列好新颖题目对应的提纲也不是难事,毕竟前人中不乏开拓者,因此你也会有迹可循,稍加整理前人的思考方式,提纲便会呼之欲出。


列提纲的关键:归纳总结前人的研究思路,我们需要做的是扎扎实实从若干篇论文中归纳总结他们是怎么制定思路的。在总结他人论文主框架的这个过程也是你论文提纲形成的过程,你千万不要照抄别人的提纲,需要自己做变通和创新,改变一下表达方法,那么通过浏览几篇,思考几回,你的提纲就有了。


4、材料全、观点新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写文章不能没有材料。

写作的材料从哪里来?


第一来自生活,鲁迅曾对青年作家说过,“此后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要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从自己的“生活仓库”中摄取写作材料。


第二来自书本,包括各种文献资料、报刊杂志等。材料靠自己去搜集,指导教师可以指导学员先制定一个搜集材料的目录,如是调查材料,可按时、地、对象拟定目录;如是文献资料,可按书刊名称和发行年月安排目录。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第一要着重搜集第一手材料,对第二手材料要查明出处、核对原著;第二要把握方向、紧扣主题;第三要广撒网、资料不怕多;第四要观点新、资料新等。


5、注细节、防错误

SCI论文写作中要注意以下几点细节:


第一,复杂从句少使用,论文本身就是希望用简单的句子来展现你的研究结果,句子简单一点,少写从句,这都不是问题;


第二,不要一直使用同一个句式或词汇,如果你想在论文的不同部分表达相同的意思,如果它是研究中的样本或方法,就必须前后统一,但是如果你想要使用表达同一个意思的词语,我认为还是改一下好;


第三,把握生僻词的含义,不要用晦涩复杂的词来提高你的论文档次,不要望文生义;


第四,用对时态很重要,你写论文的时候是已经完成的实验在论文中介绍时要使用过去式,而现在时则是用来介绍你在实验中得出的图片或表格所表述的意思。英文写作中一定要防止低级错误的发生。


6、多修改、精润色

论文完稿后要进行多次修改、润色。一篇好的论文需要从头到尾、由表及里、从内容到格式,从文字到标点反反复复修稿多次,仔细斟酌、严肃对待。

一篇让审稿人看不懂的SCI论文,哪怕自认为研究成果价值多么高,也是失败的,被录用的几率为零。为了保证SCI内容没有语法错误、没有错别字,通俗易懂,符合投稿期刊的录用要求,当SCI文章初次写完后要找多人来审阅查看,反复修改后定终稿。另外,为了保证万无一失,SCI定稿后,也可以找专业人士进行英文润色和修改。


7、选期刊、对口味

在选择期刊时一般要考虑三个因素:期刊档次和声誉;期刊的审稿周期和处理效率;期刊版面费高低。

首先要确定你要发表哪个级别的期刊,是CNS级别的还是其他一区、二区的。

其次确定是否专刊,专刊不用说,专门收某专业领域的论文,效果比较好,当然要求也稍高一些;综合类期刊就是设置了很多栏目和领域,只要有这个栏目,你就可以投这本期刊。再次确定目前的刊期和出刊时间。学术论文期刊和普通的杂志不同,学术论文期刊是稿件收满即截稿。还要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期刊的版面费了。在选择期刊时,我一般有以下几个选择:一是老板投稿成功的,说明别人认可导师的研究;二是熟悉的编辑,比如老板的朋友,开会时候交流过,对文章内容比较有兴趣的人;三是发表过类似内容的杂志,说明杂志对文章内容比较有兴趣,口味相投。

但是,要写好论文是真心需要下功夫的。因为格式是可以抄袭的,简单的观点也是可以借鉴的,但真正有深度、独特的观点,是需要你大量阅读、真正细致对比分析才能做到的。学术不易,且行且珍惜!

以上为本人SCI论文写作和发表的经验,希望能够助你乘风破浪,多多发文!

转载自公众号:投必得